隆昌號-原/始/森/林/的/味/道
品牌故事  


隆昌號 · 普洱的故事

一次味觉沿着时间脉络探寻生命真味的茶香之旅

一场心灵踏着斑驳石径回归生活原义的动情发现

一段珍藏于边陲深处转化并美妙着的人生体验

一种凝结于舌底齿间醇美并高远着的普洱情怀




倚邦 · 聆听这片土地的价值

  每一粒沙都浸润着故事

  地理坐标:北纬22.01 东经101.14

  历史坐标:公元1845年云南倚邦茶马司

    倚邦,这片神奇的土地,因为普洱,因为历史的风云变故,朝代的更迭兴衰,这里的每一粒沙都浸润着故事。

    传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走遍六大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六大茶山因此得名。

    古“六大茶山”是云南最古老的茶山,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最高点达1950米,最低点只有565米。而倚邦古茶山在清代及之前的漫长岁月中,在普洱茶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唐贞元年间,倚邦茶已闻名于大理南诏国。

       宋代,大理国购买倚邦所产的茶到广西换马,使其茶业得以继续发展。

       元代,南方疆域扩大,倚邦成为内地通往边疆的中转站。蒙古族统治者对茶叶的嗜好,更使倚邦茶身价倍增。

       明成化年间,朝廷对倚邦叶氏司职位的任命,使倚邦重修并改建了各种庙宇,率先推出了“细茶”与“茶膏”。

       明嘉靖年间,倚邦神奇的曼松茶被宫廷优先确定为专用“贡茶”,继而率先推出“人头团茶”。

       明隆庆四年,倚邦成为车里宣尉使司所划的“茶山版纳”的行政区驻地,将长约400米的主街道铺成象征封建王朝行政机构驻地的“龙脊街”。

       明朝末年,大批四川茶农怀揣小叶种茶籽来到倚邦种植,小叶种在倚邦种植后既保留了小叶种传统的香甜柔和,又增加了云南山区特有的山野气韵,被清朝皇室所青睐,成为清宫贡茶的当然原料。

   清乾隆年间,是倚邦茶山鼎盛时期,人口达九万人之众。形成了四大茶叶集镇。即:倚邦街、曼拱街、蛮砖街、牛滚塘街。镇与镇之间,运茶马帮往来盛况空前。清朝为了加强对茶山的管理和贡茶的运送,于道光二十五年从昆明经思茅至茶山(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岭中修筑了一条由石板镶成的运茶马道,并在倚邦老街设立茶马司,负责贡茶采办、茶马交易,管理攸乐、架布、嶍崆、莽枝、蛮砖、革登等6大茶山,倚邦成为普洱茶的生产地和集散加工地。

   到了19世纪中后期,云南各族反清起义,茶叶内销通道基本中断。后来法国人又侵占印度支那地区,禁云南茶,六大茶山外销受阻,同时倚邦土千总曹氏衰败,倚邦没落。

   1937年到1949年,由于战乱,加之疫病流行六大茶山进一步衰落。

   1942年攸乐起义,起义军攻入倚邦,倚邦在一场烧了三天三夜的大火中几乎全毁。

      上世纪九十年代,隆昌號在倚邦正山设立数千亩茶叶生产基地,重新规划古茶园,统计古茶树数量,有机管理茶园,在普洱文化兴起的源头重现倚邦茶原始风貌,将倚邦的辉煌与沧桑一并收入囊中,如今,倚邦茶年产量达15吨,春茶多达2.8吨,成为隆昌號核心产茶区。倚邦,迎来了她的复兴新时代。


勐海 · 传奇开始的地方

 老味道“薪”传奇

地理坐标:北纬21.95 东经100.45

历史坐标:公元1938年云南普洱复兴

公元1988年隆昌號创立

 伴随着上世纪初倚邦的没落,普洱的生产重心产生了历史性的转移。到民国之后,云南茶叶以勐海独领风骚。

 民国年间,内地商人到勐海开设茶庄,加工茶叶,勐海成为西双版纳地区的茶业中心。

 民国十年(1921年),茶商张棠阶开通国外商道,将普洱茶从打洛口岸出口,经缅甸、泰国、印度商道再销往西藏及东南亚各国,进一步加强了勐海普洱茶运输、生产重心的地位。

 民国十二年(1923年),政府在南糯山设立云南省第一茶业实验场,昔称“坝茶”。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白耀明受云南省财政厅委派到南糯山建立云南省思普区茶业试验场第二分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前身)。

 同年,云南省中茶公司委派范和钧、张石城筹建佛海茶厂。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佛海茶厂建成投产。

 自此之后,由于连年的烽火战乱,普洱茶一度低迷,淡出历史舞台。

 爱茶的人和茶之间的缘分总是在冥冥之中交汇、升华。谁也不会想到,半个世纪之后,有一个人会千里迢迢从内地来到西南边陲,与普洱茶相识、相交、相知。洗去普洱的硝烟蒙尘,完成普洱的历史传承。

 在勐海核心产茶区的黄金区域, 1500亩平均树龄在六十年以上的古树茶见证了一段特殊的历史。

 上个世纪国共内战期间,十四集团军进驻云南,成为一支保卫边境的边防部队,解放初期至1976年,这片茶园成为这支英雄部队的茶叶生产点。

 1976年至1984年底,这片茶园成为边防二团茶厂,这里的茶叶跟随战士们参加中越战争,攻占越南黄连山省老街,强渡红河。亲历老山战役、目睹最惨烈的松毛岭之战。

 1984年至1998年,这片茶场几经交替,先后成为勐海35203部队和勐海35201部队茶场,在1989年,隆昌號创始人——梁慧民先生接手部队茶场创立隆昌號。之后随着历史变革的演化和推进,部队茶场移交当地政府,被隆昌號收购成为私人茶叶基地。

 隆昌號创始人——梁慧民,以一位军人的果敢和睿智在西双版纳扎下根基,此后二十余年,走遍六大茶山,在了解了倚邦和勐海承载的普洱历史之后,毅然斥巨资建立隆昌號倚邦山茶叶基地和勐海茶叶基地,勇敢承担起厚重的普洱复兴的历史使命,将普洱的历史和沧桑融入隆昌號品牌的血脉基因,使之成为中国普洱原生气质与自然精神的代言。

原始森林茶场 · 茶与树的简单生活

茶在青山待人识

地理坐标:北纬21.08 东经101.50

历史坐标:人类旧石器时代

 对于好茶矢志不移的追求,总能让爱茶的人格外蒙受上苍的眷顾。

 上世纪末,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隆昌號公司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区的腹地深处,发现了大量不知岁月年轮的古茶树。这里人类生活的印记早已模糊,而这里生长的古茶树由于多年的天然生长没有人为干扰而显得格外的郁郁苍苍。

 也许在人类文明蒙昧混沌的时代,普洱可能已经在此生发。与数万亩原生植被一起吸收阳光雨露,经受雷雨闪电。

 这是一片自成的天地,原始的生态系统呵护着这些自然的精粹,茶在这里,听晨起的鸟鸣,花朵的绽放,风掠过树梢;看蓝色的天,洁白的云和满是星光的夜空。

 这些才是真正的好茶。

 藏于深山,没有尘埃,没有繁杂,只浸染云雾和清露。只待有人以最虔诚的样貌、朝圣者的姿势,剥除功利、剥除轻慢、剥除参观者的悠闲,经历山路崎岖盘旋、经历车马劳顿之苦,来探寻和靠近。

 对自然深深的敬畏和尊重,对顶级好茶多年坚持的探寻,让隆昌號成为发现这片世外茶园的幸运儿,原始森林的纯天然环境滋养出这样的好茶,也俘虏了真正懂茶人朝圣的心。

 经过一系列的检测和实验,隆昌號发现原始森林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pH值在4.0至5.5之间最适合茶树生长的砖红壤,而原始森林内多样化的植被和少霜多雾的气候特点更是赋予了普洱转化丰富层次分明的口感。

 上世纪末,隆昌號终于在国家原始森林规划区设立1600亩茶叶采摘基地,藏在深山数万年的好茶终于得遇伯乐,倾城出世。

隆昌號 · 普洱新纪元

  为普洱唱一曲精神赞歌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一百七十年前倚邦茶马司车水马龙的繁华已成为过去。而四百年前四川到云南移民迁徙带来的小叶种茶依然醇美甘甜。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让勐海为何成为普洱复兴地的理由已经模糊不可考。

 但勐海作为普洱之都愈来愈繁盛的事实又何尝不是对前人的一种精神继承。

“薪”犹存,火不灭,前人对茶的探寻精神总是在代代传承。无论是绵延了千年的承载政治使命和文化交流的“茶马互市”,还是带有“移民迁徙”色彩带来民族文化融合的“茶种传播”,茶,对于国人来说,早就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饮用品。她早已融入国人的血脉基因,成为一种集体的文化探索。

 循着普洱文化的血脉根源,隆昌號从倚邦到勐海再到原始森林的深处,沿着普洱生长的黄金经纬度,顺着普洱起承兴衰的沧桑之路,探寻普洱最初“文化交融民族共享”的多民族智慧的碰撞与灵光;传承无数茶人为获得一壶好茶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执着与坚韧;继承先人“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晚上制、一芽一叶、原始采茶、手工挑选、石磨压制”的传统古法工艺;遵循与自然“不时不采、茶树放养、原生原长、有机茶园”的天然约定,只为奉献一壶融合了自然雨露、最具“原真本味”的普洱好茶。

 隆昌號,执着于普洱原生文化内质和精神内核的挖掘,制“真”茶、求“真”味、做“真”人,还原普洱真实历史的繁华与兴衰,融合普洱编年史上的历史坐标和地理坐标,以史警今、以茶鉴人,提取前辈茶人“做茶惟真做人惟诚做事惟实”的处世标准,谱写出普洱文化传播的新纪元,为普洱唱一曲精神赞歌……


备案号:滇ICP备14005331号 隆昌號 版权所有;    网址:www.longchanghao.com: 邮 箱:lch@longchanghao.com
全国客服专线:400-021-9009  隆昌普洱:http://www.longchangpuer.com/
厂址: 西双版纳景洪市大渡岗乡关坪(六道班)  运营中心:郑州市未来路凤凰茶城豫茶大厦0501室
天猫旗舰店:http://longchanghao.tmall.com/
西双版纳隆昌茶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